0638太阳成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新城官网
网站首页
关于张炜
张炜介绍
文学创作
社会活动
关于我们
0638太阳集团简介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张炜研究»
科研项目
成果展示
学术交流
学术动态
作品精讲
论坛讲座
科学研究
研究生教育
研究方向
招生录取
学生工作
导师风采
文学博物馆
文博馆概况
馆藏资料
网上展厅
人才培养
党建工作
支部介绍
党建动态
社会服务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一场文学的盛会——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云颁奖暨线上研讨会举行
时间:2020年05月13日 点击:[]
5月7日的万松浦,春光明媚,芳草茵茵。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暨研讨会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出席颁奖会暨研讨会的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姬德君,太阳成集团党委书记徐东升出席会议并讲话。省作家协会、太阳成集团、万松浦书院有关专家学者、往届获奖者代表共30余人参加颁奖仪式并参与了研讨。
姬德君在致辞中回顾了万松浦文学奖设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指出万松浦书院肩负着延续古代书院文化功能和内在精神的使命,设立的“万松浦文学奖”振奋雅文学创作队伍,发现、培养、奖掖文学新秀。
本届文学奖在小说、诗歌、散文、理论奖项等五个领域的获奖者,均为国内该领域作家与学者中的佼佼者。
他希望本次获奖作家与全省青年作家,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在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中,继续坚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更多优秀文学作品。
徐东升代表太阳成集团向获奖者表示祝贺。
他说,太阳成集团具有悠久深远的文学文脉,自1930年建校起“文学基因”就深深植根于每个阶段的发展史中,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悲天悯人、鲜活灵动的文学气韵。
由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太阳成集团作家群”享誉文坛,形成了广泛、持久、巨大的影响力,张炜主席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表示,自第十一届起,学校参与主办“万松浦文学奖”评选,将注重发挥平台优势,强化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不断催生文学精品力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亢世勇在发言中说,首先,热烈祝贺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仪式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祝贺获奖的五位作家。他在发言中回顾了“三院一馆”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文学博物馆的开馆和“首届儿童文学周”的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获得了山东省社科奖和泰山文艺奖等标志性成果,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万松浦文学奖的评选,也是“三院一馆”的重要工作,今后继续聚焦张炜文学研究,将“三院一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张炜文学研究、资料收集整理等等,希望获奖作家加盟“三院一馆”,助力“三院一馆”的发展。
田连谟在
致辞中代表万松浦书院向获奖作家和评论家、百忙中莅临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祝贺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从首届万松浦新人奖到文学奖十多年来的历程和变化,本届文学奖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广大文学同仁的共同努力,认为本届文学奖在气象和高度上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届。
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葛长伟宣布了本届文学奖名单并颁奖(奖金与证书),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文东向获奖者王威廉、蒋蓝、黑陶、曹有云、顾广梅等赠送了最新出版的五十卷本《张炜文集》。
研讨环节,五位获奖人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发言。
亢世勇,0638太阳集团副院长姜岚,瀛和律师机构创始合伙人、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主任、太阳成集团校友董冬冬以及与会专家、往届获奖者代表就万松浦文学奖的重要意义与未来发展方向、本次获奖作品的艺术成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获奖作者以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内心的感受。
王威廉在发言中说,很荣幸能够获得本届万松浦文学奖,我的小说《草原蓝鲸》仅仅只看标题,便能感受到它的奇异性:两种差异巨大的事物的相遇。在人类文明的大多数时段,只有文学和艺术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在今天,我们开始不断地接纳这样的情况:差异巨大的事物不断相遇,不断在突破事物传统的边界。比如今天的颁奖典礼,原本计划是大家相聚在海边的万松浦书院,在涛声中倾听文学;但是,新冠病毒的突然肆虐,打乱了原本的计划,让大家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在“云端”相聚。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而在今天却是现实,一种无比真实的虚拟现实。因此,我们的写作,便是得不断向这种复杂的现实敞开,不仅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而且还要追问可能中的不可能,追问可能或不可能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活而言,意味着什么样的微妙变化。
因此,我在这里必须得提及张炜老师的写作。他对文学的坚韧和信仰在复杂的现实中,建构起了一道稳固的地平线。他曾说,他是为了一个“遥远的自我”而写作,那个“我”在更高处,那个“我”在注视着写作的自己。我想,这就是文学给予写作者的宗教情怀,一个写作者无论面对怎样的现实,置身怎样的处境,都必须应该具备这样的情怀,才能够让自己的写作获得人性深处的温度,从而获得文学的根本价值。
远在大西北的曹有云在发言中说,我在疫情早期的一篇札记中写到:说疫情改变了世界,可能有些夸张。现在看来,起初我们对疫情的认知远没有今天这么深切。收到通知,得知本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暨作品研讨会要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也就意味着我梦寐以求,踏上古老而簇新的齐鲁大地,和朋友们欣然相聚,一睹万松浦书院儒雅风采的梦想戛然而止,使我再次真切地感知到了疫情真实而残酷的存在!
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我由衷地、特别地道一声感谢!
首先感谢这个文学奖项的创办者,在这样一个物质主义喧嚣的浮躁时代,“万松浦文学奖”的创设以及连续十一届、十一年的坚守,一定付出了许多、许多。作为这个奖项的获得者,包括我在内的作家和诗人们都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在此,当然也要感谢万松浦书院、太阳成集团、山东文学馆和山东省作协的诸位老师们。可以想见,你们为本届在内的每年一届文学奖的成功举办,周而复始,不辞辛劳地付出了多少心血!
作为一名来自遥远的青藏高原的普通写作者,我对文学始终保持着敬畏的姿态。我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文学漫漫朝圣路上的练习者,一个不太合格的信徒。文学世界华严巍峨的殿堂比高原上远方的风还要遥远,也更加不可思议。作为世界上唯一一部“活着”,迄今还在不断生成、不断加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这片雄浑苍莽的大地传唱不息。而当代伟大的现代汉语诗人昌耀先生苦难而光辉的诗篇同高原的山河、人民、历史融为一体,获得了不朽的形体和传世的力量!面对高地上这些神圣、磅礴的精神存在,作为这片博大神奇土地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后来者,除了谦卑和学习,我不能有丝毫的轻浮和傲慢。
他怀着兴奋的心情表示:我们就把这次获奖和网络视频上特别的聚会和仪式当作重逢的期待与邀约。我们在此相约:在下一个没有疫情,没有病毒,杂花生树的美好春天,我们以文学的崇高名义,相聚在碧波万顷的东海边,相聚在松涛阵阵的“万松浦”!
衷心祝福万松浦书院和“万松浦文学奖”越办越好,越走越远!
蒋蓝在发言中说,我的2.5万字的思想随笔《桶的畅想曲》获得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感到非常开心。这种断片式的思考与写作,出现在我年届而立的时候。我清楚记得,我购买了一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名家心迹丛书》,其中就有张炜主席的十几万字断片集《精神的丝缕》。我至少读过八九次,在那种将历史、知识、阅读、思考打通的文体里,我为其思想的深邃、独立的魅力所震撼!从此我也走上了这样的思想之路,写下了近百万字思想随笔。在一个文学散文唱“绝对主角”的汉语散文领域,思想随笔、札记、杂文等等似乎都是配角,可发可不发,成为了文学期刊的鸡肋。但思想演绎而来的伟大、壮阔之流,自鲁迅先生以来一直就是汉语散文的主河道!勉励尽我的毕生努力,能为之延续哪怕一寸的长度,也是我心向往之的事情。万松浦文学奖昭示我们:即便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思想和思想文体也不是孤独的。“拆下肋骨做火把”,文学是有光的所在!谢谢万松浦文学奖的主办者以及各位评委。谢谢张炜主席。
黑陶在发言中表示:非常感谢评委会对我作品的肯定和鼓励!山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这个伸展进蓝色太平洋的半岛之上,有我极其敬重的文学前辈,也有我在人生中幸运相逢的珍贵朋友。所以,今天能够荣幸地获得这个奖,在我而言,还有个人方面的特殊意义,它必将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和重要记忆。
顾广梅在发言中说,非常开心有这样的机会表达衷心的感谢!也想向师友们汇报和分享自己获奖后的感受。在我看来,万松浦文学奖的品格是纯粹、独立、自由。这次有幸获奖促使我必须认真思考和总结自己这20多年的文学批评和研究工作究竟有何意义?我离自己的批评理想还有多远?
对我个人而言,在内部生命的需求和外在生活的实存常会发生错位,甚至会出现格格不入的情形,尤其是因此陷入某种精神惶惑、心理焦虑之时,要感谢我所从事的文学批评和研究工作帮助一个思考过分活跃的人在内与外的矛盾中找到自我表达的通道,建构宝贵的自我认同。我在自己写下的一个个方块字里,在阐释性的批评工作中,十分惊喜地遇到那个被外在生活遮蔽或者压抑的内部自我。
疫情中的特殊生活,使我很悲观地发现自己离批评理想还太远,自己当下的批评工作还需要很大的提升。我的批评理想是追求直面世界而去的批评。在意义迭出、话语缠绕的时代语境里,阐释者、批评者要有勇气有能力去感知、感觉、感受自己身处的世界的整体与全貌,同时,还要有能力抛开“概念”、抛开“理论”,直接去感悟和还原文学家们所呈现所建构的“世界”。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绕开被强加、被混淆的种种意义或价值判断,用直面世界的方式拿出自己的第一感知和第一感受。而这,或许也将发扬万松浦文学奖纯粹、独立、自由之品格。我将朝着这样的理想而努力。
我愿意把这次获奖视为自己的重新出发、重新开始。
线上的研讨会开得热烈而有激情。在获奖作品研讨中,刘玉栋发言说:首先祝贺各位获奖作家!我也曾经幸运地获得过万松浦文学奖,所以对万松浦文学奖倍感亲切。这次获奖的几位作家、诗人、评论家名气大、分量足,在自己耕耘的领域内,都是佼佼者。几部获奖作品,我也都拜读了,都是极具特点的优秀作品。我个人感觉,王威廉先生的小说《草原蓝鲸》写的是一篇关于时间的小说,时间如同水波纹一般慢慢荡开,由实及虚,探讨了生命、死亡等一些终极的问题,写得柔美、梦幻,非常动人。蒋蓝先生的思想文化随笔《桶的畅想曲》写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多重勾连,文笔大气,优雅中见锋利,诙谐中有深度,严肃中含幽默,有着深刻的意象和隐喻。曹有云先生是西部重要的诗人,这首长诗写得汪洋恣肆,广阔无边。顾广梅教授的评论视野开阔、思维严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我主要谈谈对黑陶先生的获奖散文《漆蓝书简》的阅读感受,我想《漆蓝书简》肯定是一部系列散文,这里的两篇节选分别叫《石门湾:丰子恺家居生活中的旅行》和《河姆渡镇:河姆渡》,写的是江南腹地的两座古镇,黑陶先生用优雅的文笔抚摸着古镇的历史人物、风物、街巷、建筑,梳理古镇历史深处的精神脉络,并以此来对应关照着当下小镇的日常的现实。《石门湾》一篇主要写的是对丰子恺缘缘堂的寻访,在寻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在舒淡清雅的叙述中,引领读者进入到丰子恺老人的艺术世界,丰子恺老人的为人为文,高雅的情趣格调和人生况味,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种鲜活独特的民国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写得真、写得雅,味道十足。《河姆渡》这个地名比石门湾有名多了。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学习过河姆渡的史前文化,这个名字本身就有一种神秘感,它本身就具有一种写作的典型性,黑陶先生寻访河姆渡镇,显然就是朝着这一点来的,但这篇散文的独到之处在于,黑陶先生的创作并没有局限在河姆渡的史前文化上,他在史前文化遗址上漫行沉思,在对史前文化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描述和感叹中,文笔陡然一转,马上就进入到现代的河姆渡,剧院、灯火、广告牌、歌舞团、炫目的舞台,那种活色生香的现代生活气息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巨大的反差极具冲击力,张力十足,上下七千年的历史跨度,让人产生一种梦幻的感觉,这感觉很奇很妙。
黑陶先生是江南才子,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的语言跟江南的气候一样,是冒着水汽的,温润饱满,精致典雅,他的散文有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味,在从容的叙事中打捞江南古镇的记忆。黑陶先生的这两篇散文不同于其他游记散文,他的特点明显,不论是语言还是情感,都是含蓄的内敛的,是在对氛围的营造中,不断地呈现出来的。比如写丰子恺超拔于俗世之上的悲悯与参悟的同时,还写了他对世俗生活的享用,写他父亲对他的影响,一壶黄酒、一碗热豆干,一只老猫;一边喝着黄酒,一边给老猫喂着热豆干,一边看着书……这种带着烟火气的俗世生活气息是多么迷人,实际上,这也是作者在情感上对江南文化的深深热爱和认同。但黑陶先生写的是那么散淡从容而不动声色。
总之,黑陶先生的散文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有清晰的根基,有独特的生活和情感感受,在闲适散淡的叙述中透着精致和优雅。
赵月斌以“曹有云和他的‘时间之花’”为题,主要谈了曹有云的诗歌:曹有云兄是我相识多年的老朋友。2005年春天,我们曾在北京朝阳区八里庄南里27号的一个院子里朝夕相处了两个月,那是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研班,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名学员大多是学院派评论家,还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属文联作协系统,算是无门无派的“自由派”。有云兄是其中唯一一位诗人,包括他在内我们几个年龄相仿的同学常在一起聚谈,曾在一个食堂里同吃一锅饭,同逛潘家园旧书市场、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还曾在八里庄路的小酒馆里喝过北京“小二”,虽只是短短两个月,却留下了深厚的友情。自那分别,天各一方,已十五年,再未见面。没想到今天会以这种虚拟的形式重逢,真是得感谢活动的举办方,在疫情期间提供了这样难得的交流机会。
和有云兄分别的第二年,我曾为他写了一篇大概一万五千字的评论,题为《叫喊或命名:走向拯救之路》。那时有云刚过而立之年,其诗歌好像天然就有粗犷、旷远的高原气象,有一种圣洁、朴拙的神性色彩。或许正是因为居于青海,身上又流淌着藏人血液,才使他宿命地戴上了“诗歌的王冠”,把“痛苦的黄金”和“词语的石头”一同戴到了自己头上。他曾这样表述他的诗观:诗,或一切艺术都是伟大的时间之母借人(所谓作者)的血肉之躯偶然而必然地创生的精神之花。所以,他将此生创造的所有诗篇都以“时间之花”命名。缘此,此生他一直将在“时间之花”生成的林中路上孤独寂寞地行走。确实,读他的诗,你无法回避“时间”的存在,更无法忽略那个“举着信仰和语言不灭的灯盏,向着诗歌,向着光荣和梦想的彼岸匆匆行走”的诗人形象,他独孤,执著,豪壮而又忧愤,像一位高举圣杯的布道者,不但要咒诅“黑暗世界何其贫困”,还要带着光荣的忧郁,去宣布“一切都重来”,都要“重新命名”。
显而易见,在曹有云的世界里,“时间”无所不在,“时间”是他最为得心应手的一个法器,他用“时间”度量自我,用它度量沧桑凡尘,甚而用它度量一切。诗人不仅好对渺茫无际的“时间之流”大生“逝者如斯夫”之类的慨叹,同时也对可以精确地定时定位的“标度时间”异常敏感,尤其是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特殊时日,更是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诸如《千年之春》、《年》、《元旦来临》、《十月——十月最后的一天》、《一个瞬间:金色的西班牙吉他响起》这样的“感时”诗,写下了海子辞世十周年、十五周年忌日这样的“记时”诗,写下了“公元2003年7月29日星期二3时28分”这样的“计分”诗句,而且在几乎每首诗后都清楚地标明了写作或修改的日期(甚至时分秒),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诗人的时间情结,也表明了他企图驾驭时间、铭刻时间的诗学冲动。
以上文字实际来自那篇旧评。现在来看他的获奖长诗《秋天午后的抒情》,仍能看到他的一些标志性诗写意象,比如黄金、大地、石头、天空、老虎,等等。所以这首长诗让我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息,也接收到了曹有云所独有的语言信息。我们看到这首诗仍是他矢志以求的“时间之花”,而这一“时间之花”的绽放方式便是“秋天、午后”——“秋天”之后便是冬天,“午后”之后便会进入黑夜,所以当秋天遇到午后,当午后遇到秋天,所谓的“抒情”大概也只能是一种偏冷、偏重的调子。因此,“请别打扰我/让我一个人坐在秋天里/黄金草原隐秘的中央”这样的诗句一开篇,便不由让人想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样一些“悲秋”之辞,更不用说诗人在前面直接引述的鲁米、波德莱尔了。秋天意味着肃杀凋零,意味着“亢龙有悔”,所以“悲秋”和“伤春”一样几乎是一种诗人病,但是秋天又意味着成熟、收获,意味着豁达与澄明,一个人进入人生的秋天也当天高心阔,由不惑而知天命、承天命,拥有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超然境界。有云兄作出这样一首气度挺拔的秋日长歌显然并非条件反射式的伤时伤世,而是在自己的人生进入中年之际的“真话大冒险”——他在这里不仅直言被“时光之刀”“反复戳穿的疼痛和幸福”,同时也凭吊“世代如落叶”,咏唱“一只死去多年/却依旧飞奔依旧辉煌的老虎”。所以,我们看到,他把“秋天午后”当作了打开时间折叠、抵达四极八荒的“虫洞”,由此可以发现自我的灵魂通道,更可以和亲人故旧交流,和中外诗哲对话,就像但丁遇到维吉尔,屈原遇到东皇太一,曹有云也在精神的秋天遇到无数的“骨肉兄弟”,让“语言之家”和“信仰天空”更加深远高旷,哪怕“秋天败落,神已失踪”,仍可以“词语开花,梦幻怒放”。
在诗中遇到里尔克、荷尔德林、曼德尔斯塔姆、保罗.策兰、昌耀、海子,就像他乡遇故知,不禁想起十五年前,有云曾在王府井书店十分土豪地一下子买下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大堆、上百本“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有云胸有十万大山,亦有十万诗篇,他能写出《秋天午后的抒情》这样辽阔而不土豪的长诗,现在看来一点儿也不奇怪。
“时间”何其强大,何其冷酷,它一意孤行,不容冒犯,在时间的监控下,人类只拥有“渺小而卑微的身子”,只能“渺小而恐惧地走过”。时间如此不可一世,睥睨万物,为什么诗人仍对它那么那么偏爱?为什么还要不厌其烦地书写它,歌咏它?难道在曹有云那里,“时间”仅仅是“钟表虚无且忧郁的叹息”吗?当然不。他之所以一再为时间张目,恐怕还是看重了它的神秘莫测、不可捉摸,从而为其言说打出诱人的幌子。
所以,曹有云的“时间”指针最终还是指向了生命存在,指向了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大宇宙,指向了人类赖以生存、赖以延续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一切都是时间匆忙的虚构”,诗人借用时间这个“巨大的隐语”,藏匿了我们这个“日夜居住的世界”,用“秋天午后”再一次拯救了饱受摧残的“时间之花”。
张洪浩在发言中对五位获奖作者及其作品做了简要评价:王威廉是一位实力派的80后小说家,其作品产出量大并多次获奖,显示了他卓越的悟性和强劲的创造力。他的小说富有现代性,形式上多有创新。《草原蓝鲸》正是这样一篇很有想象力的幻想小说,因为超离了现实,有一种飞翔的轻盈感,同时充满了诗意。作品打通了现实与幻想的界限,完成了从现实世界到诗性世界的飞跃,展现了作家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入的考查和凝思。
蒋蓝是成就很大的散文和随笔作家,才华横溢,出手不凡,又勤奋高产,在国内文学界影响很大。他的思想深刻、锐利、庞杂、神秘、怪诞、精微,其言说富于趣味和激情。《桶的畅想曲》是一篇随笔,有着博学的、百科全书的风格,和引人入胜的书卷气。这是一种智性写作,词条般的段落,展示了思想的丰赡与深邃,也保证了写作的从容不迫和游刃有余。
黑陶在散文界影响很大,是新散文阵营里的代表性作家。《漆蓝书简》写南方的风土和故事,南方的文脉与气韵,南方世俗生活的场景,属于典型的非虚构写作。作品以其深入民间的勇气和热情,以粗粝而又典雅的语言,以不拒琐碎的纪实风格,展示了江南文化的本质,昭示了新散文写作可贵的价值取向。
曹有云是西部的重要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有很大成就。《秋天午后的抒情》是一部个人的史诗,贯注了诗人深沉的思索,可谓气势恢弘,富有精神高度。诗中一再提到古今中外的诗人,显然是在向这些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致敬;可贵的是,诗人对这些经典诗人的代表性意象,进行了个人化的处理,在重新演绎和进一步发挥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顾广梅是山东文学评论界出类拔萃的优秀评论家,在全国评论界也有很大影响,其著述见解不俗,文笔富于激情。参评的这篇理论文章,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很有学术价值。文章是对当下文学批评难局的一种理性观照,阐述了对于“文学批评的伦理原点”的个人化理解,并提倡回到文本,给予作者“了解之同情”,这对当下文学批评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种严肃的批评和反拨,对于促进文学批评的公正性,有着深刻的警示价值和深远的建设意义。王月鹏在研讨中发言说,王威廉的小说《草原蓝鲸》以蓝鲸脱离了栖息地这样的一种陌生化视角,与日常经验拉开一段距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类生存境遇进行审视和书写。蒋蓝和黑陶在散文文本的创新方面,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探索。
重点谈一下顾广梅的《批评的伦理原点、历史负担与自剖》,这篇文章是对批评的批评,也引发了我个人从写作者的角度对当下批评家和批评文章的一些思考。第一个思考,对于同一部作品,批评家会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不同的东西,写下不同的研究文章。我们通常将其理解为文本自身的丰富性。但是也要看到,当下很多对作品的过度阐释,不过是批评家在以自己的既有理论框架和模式,去图解作家作品,作家作品对于有的批评家来说,不过是一个验证他的理论的材料而已。第二个思考,如果把同一个批评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和针对不同人的发言,并置到一起,会发现太多观点上的自相矛盾,缺少相对恒定的判断标准,经受不住历史或者说时间的检验。第三个思考,作家是一个淘汰率极高的行业。当作家作品被淘汰了,批评家的批评文章如何依然保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问题。这需要批评文章从文本进入的同时,又能够穿越文本,有更为宽广的所思与所见。顾广梅老师的这篇文章从伦理原点、历史负担与自我解剖三个层面,深度剖析了当下文学批评的病灶,追求一种更宽广的批评境界。特别是她所强调的自剖精神,使她的批评文章拥有更多的对于作家的体恤,是一种有温度的批评。
刘永春在发言中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个人再次向本届万松浦文学奖获奖者表示祝贺。本届获奖作品整体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反映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总体面貌和未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我个人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对中国小说创作的跟踪研究,与王威廉兄相识多年,对他的作品有持续关注,所以以下主要谈谈我对王威廉小说《草原蓝鲸》的粗浅看法。
广东拥有一支实力强大的80后作家群体,大部分兼长批评与创作,主要包括王威廉、李德南、陈崇正、郑小琼、马拉、陈再见、蔡东等。另外,广东青年批评家阵容之强大在全国文学版图上也是少见的。创作与批评的良性互动使得广东成为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的一方重镇。在这样的土壤上,王威廉的创作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且未来可期。
以王威廉为代表的广东80后作家们受过完整而深入的文学教育,对中国文学传统与西方文学经典都十分熟稔,对现代小说的本质特征与小说的现代性状貌有着十分独到的认识。这些理论与文本背景都会深刻反映在其创作之中。具有强烈现代性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新世界小说的发展方向,是当代小说创作的最新成果。此次,王威廉作为广东作家在山东获奖,象征了文学意义上的南方与北方的精神相遇,也象征了其创作的创新性得到了富于传统意识的齐鲁文化的认同。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叙事形态上,王威廉的《草原蓝鲸》都结合了南方的灵动与北方的厚重,现实的凝重与想象的凄美,将作为青年作家对世界的思考和想象与作为成熟作家对文本的驾驭把控很好结合起来。
《草原蓝鲸》中,一位北方老太太代表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她的儿子则同时具有南方的地域意味与现代的都市生活方式。小说别有意味地通过母亲的视角去审视儿子的生活。两人在现实生活中的隔膜、互相不理解正是当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场景。在“南沙”这样一个兼具现实与想象的场域中,母亲在恍惚中走进了鲸鱼的内部,完成了对现实的想象性克服与实践性反思,也完成了对未来的穿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的时空在鲸鱼内部神奇地对接,形成了这篇小说深刻的现实反思主题。小说结尾处,母亲是否最终醒来,文本中并没有交代,开放式的结局反而能够给人更多的思考。“即便睡得再沉,她依然知道周围是一片无际的大草原,而她待在一条死去的蓝鲸体内。”母亲的处境虽然只是个案,但却象征了城市化进程下许多当代人的精神命运。小说从这个地方完成了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呈现,具有了超越性的意义。
总体上,《草原蓝鲸》既是“有意味的形式”,也是“有形式的意味”,其艺术成绩使其可以成为王威廉文学创作的一篇代表作,也可以成为当下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
瓦当在发言中说,这次获奖的几位获奖者都是各自领域的名家、大家,他们的获奖作品充分彰显了万松浦文学奖独特的品位和气质。根据安排,我重点阅读了蒋蓝老师的《桶的畅想曲》。
阅读《桶的畅想曲》是一次美妙的经历。蒋蓝在词与物之间自由穿梭,从书籍、历史、生活中采撷众多的意像、隐喻,共同箍成一只桶的万花筒。通篇像展开的木桶,像折扇,也像屏风,像莫比乌斯带,呈现出复杂而瑰丽的精神拓扑学结构。
蒋蓝就像一名技艺高超的箍桶匠,把缤纷之物尽情编织进他的魔桶。诗意如桶中之水盈溢而出,带给人智慧与清凉之美。
这是一篇思想之书,也是炫技之作。杂花生树,移花接木。别开生面,异彩纷呈。古今中外旁征博引,金木水火土尽在其中……
《桶的畅想曲》还让我想起老子讲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讲的是制陶,和箍桶殊途同归。老子还讲“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在存在与虚无之间,我想这也是蒋蓝的名物之道。
姜岚在发言中阐述了建设“三院一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汇报了张炜文学院的几项工作,启动了张炜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研究史论,共有八个专题,十人参加。同时还启动对文学博物馆的升级改造工作,以突出太阳成集团特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创作成就。
研讨会最后,张炜对本届万松浦文学奖评选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十年来“万松浦文学奖”影响日深,传扬益远,得到了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认可。
自己的母校太阳成集团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为山东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奉献出了许多重要作家作品,灿若星河的文学创作成绩在省内高校中十分少见。
本届文学奖由万松浦书院、太阳成集团、山东省文学馆联合主办,进一步倡导了新思维和新语境,追求文学创作的新气象和新高度。
高质量的征文过程、高水准的评奖机制、高度精准的获奖名单也体现了万松浦文学奖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尤其是本届评选出来的作品,巩固和提高了文学奖。
他对本届文学奖各主办方表示感谢,并勉励获奖作家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不流于世俗、不满足于成绩、不停歇探索脚步,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会暨研讨会结束了,但由此点燃的文学之火继续燃烧
。
由万松浦书院、太阳成集团、山东文学馆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万松浦文学奖征文已经启动,我们将迎接又一个文学春天的到来。
上一条:
基建处冒雨深入基层排忧解难
下一条:
第十一届“万松浦文学奖”颁奖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办
>
【
关闭
】